牛虻

之前学校要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非常喜欢《牛虻》一书。他甚至因为这本书,拒绝了身边一位非常聪明优秀行事坦荡果断的女共产党员丽达的求爱,认为革命者应该一心一意为革命事业做贡献,爱情则不予考虑。虽然保尔后来也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但我依然十分好奇《牛虻》这本书究竟是如何给保尔的思想带来如此重大的影响。个人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形象过于扁平,是一个几乎完美的革命者形象,读起来略显单调。但《牛虻》则不同,牛虻(牛虻是外号,亚瑟是本名)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他的性格,对其他角色复杂的情感,他的过去,无一不展现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牛虻曾经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也是一位英国小伙,名叫亚瑟。他来到意大利的比萨,在那里解释了他的忏悔神父蒙泰里尼和他的初恋琼玛。他的母亲死后,他在家中处境尴尬,仆人对他很友善,但他的哥哥和嫂嫂不是很欢迎他。他的忏悔神父将他视若己出,亚瑟很爱神父,也一心以神学为精神寄托。后来,亚瑟加入了意大利青年党,为了解放意大利做出努力。不幸的是,他和其他部分党员被捕。亚瑟在一次忏悔中不小心流露出革命党人的秘密,铸成大错。恋人琼玛误以为他出卖同伴,悲伤之下,牛虻出走南美洲,历经磨难,成为一个满脸伤疤的瘸子和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后来在一次行动中他被捕,那时神父已经成为红衣主教。蒙泰里尼知道亚瑟被枪毙在所难免,在自己的信仰和亚瑟直接痛苦地徘徊。最终他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牛虻被执行死刑。牛氓死后神父明白,牛虻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百姓的平安,但百姓丝毫不因此感动。在举行领圣体餐的环节时,神父觉得大家的行为好比分食亚瑟的身体。神父的精神崩溃了,他后悔自己的决定,内疚不已,“心脏病突发而亡”牛虻在南美的经历并没有泛泛而谈,虽然寥寥数语但足以让人心酸不已。牛虻讽刺性的幽默和对时事的洞解入木三分。牛虻,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生命力顽强的昆虫。它们会散布传染病,且传播范围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恐怕就是小说中的牛虻最真实的形象了吧。他的革命思想感染了很多人,他的顽强抵抗令人敬佩,统治者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拿他的行为无可奈何。(等等我发现我读的这一版好像缺了点内容诶。根据对比,牛虻是蒙泰里尼的私生子?!这样的话逻辑就通顺了。亚瑟视若神明的神父蒙泰里尼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所以导致他信仰崩溃成为无神论者。)由于个人阅历尚浅,很多书中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但读完后回味无穷,真的强推《牛虻》(但不推荐保尔那种扭曲的思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